2024年9月13日,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举办本学期第一次师生学术沙龙活动,基地副研究员杨群为基地师生做了题为“AI赋能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的学术汇报。活动由基地主任助理何涛博士主持,基地全体师生参加。


杨群老师首先从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和前沿技术入题,着重介绍了机器学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机器学习主要包含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选择等六个阶段,可以应用于脑电数据的降维、EEG信号时域频域数据的泛化解码分析和简单脑机接口的实现等方面。随后杨老师介绍了表征相似性分析和微状态分析技术,并通过实例具体说明了其技术价值和应用方式。最后她介绍了神经信号的跨频耦合技术和其应用实例,并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脑电数据分析方面的广阔前景。
杨老师的精彩汇报引起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提问,大家围绕技术概念、实验范式和应用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最后,引智基地主任王建勤教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已有成果不容忽视,作为认知科学的研究者,应当敢于和乐于借助先进技术进行学术活动;拒绝学习新兴技术或者有畏难情绪都不利于学术活动的开展与推进。本次学术沙龙到此圆满结束,与会师生都表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