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基地特聘教授Marcus Taft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时间:2024-04-09 阅读次数:

2024年4月3日,基地特聘教授Marcus Taft应邀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Early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in Visual Word Recognition:Transposition Effects”。报告由基地专职科研人员何涛博士主持。


首先,Taft教授介绍了视觉词汇识别中早期正字法加工的最简模型(simplest model)和槽位编码模型(slot coding)及各自的局限性。通过现场文字阅读的互动和两种实验范式及实验结果的引述,Taft教授详细介绍了字母语言词汇识别中的换位效应(这一现象指的是拼音字母内部位置信息的调换,不会影响人们对整个词汇的认知加工),阐述了字母换位干扰效应(transposed letter interference effect)和字母换位掩蔽启动效应(transposed letter masked priming effect)两种主要研究效应以及三种相关的理论解释:开放的双字母编码(open bigram coding)、空间编码(spatial coding)和模糊槽位(imprecise slots),并对这些理论的共性进行总结。


其次,Taft教授详细介绍了与合作学者提出的亚音节加工理论(subsyllabic processing; SSP),并将其与早期提出的基本正字法音节结构理论(basic orthographic syllabic structure; BOSS)进行对比,提出了亚音节加工理论的进一步测试方向。


最后,Taft教授提出了换位效应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释的问题,并指出在汉字的字符换位效应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他强调换位效应研究的意义,认为确定每种类型文字的早期正字法加工机制将有助于向第二语言使用者教授有效的阅读策略。


在问答环节,Taft教授对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深入探讨。本次报告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参会师生的研究思路受到深刻启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