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基地专职研究人员魏岩军博士课题组在Brain and Language发表论文Morphological decomposition in Chinese compound word recognition: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论文考察了语素复杂度和语义透明度影响汉语复合词加工的神经机制。
ERP实验采用视觉词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高透明(比如,公园)和低透明双音节复合词(比如,海关)相比于双音节单语素词(比如,沙发)均产生了更强的左前负波(LAN,见图1)。这一结果表明,汉语复合词在词元(lemma)层面被分解为语素,而单语素词则直接从词形(word form)层面作为整词通达(见图3)。本研究首次发现了汉语复合词相比于单语素词语素分解加工的神经标记物LAN,并支持了全解析模型(full-parsing model)。

此外,高透明和低透明复合词产生了相似的N400(见图1,实验1),且词汇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实验2a和2b,见图2)没有受到两个语素语义透明度的影响。这些相似的模式共同表明,复合词内部语素与整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并没有对整词识别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汉语的语素非常能产,比如“海”这一语素可以造出“海洋”、“海事”、“海难”、“海关”、“海外”等。语素能产性使得某一语素的多个不同语义构成一个关联紧密且庞大的语素家族,从而语义透明度在复合词识别中不再发挥作用。


引智基地魏岩军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合作者为引智基地硕士研究生牛颖,基地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arcus Taft教授,西班牙认知、大脑与语言巴斯克中心Manuel Carreiras教授。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语言认知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语言大学),此文也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研究成果。本文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