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至6月3日,引智基地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荣休教授Marcus Taft到基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驻所研究。驻所期间,Marcus Taft教授不仅与基地科研人员进行深入项目合作,还为我校师生讲授研究生课程、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1、讲授研究生国际课程
Marcus Taft教授为基地研究生讲授短期课程,我校“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部分同学也前来参加学习。Taft教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共3次课,主题分别是:“Phonology in Visual Word Recognition”“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Chinese”“Complex Word Recognition”。Taft教授在课中介绍了本人在词汇和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发现,重点介绍了英语语义通达过程中形近字的一致效应、自由语素和黏着语速在lemma层的表征以及对整词通达的影响以及语义透明和不透明汉语复合词的语义通达过程。Marcus Taft教授旁征博引,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在词汇加工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引发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2、举办学术讲座
2023年5月24日,Marcus Taft教授为我校师生做精彩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Some Thoughts on Chinese Tones: Mental Representation and Second-language Teaching”,全校40余位师生到场聆听。Taft教授的报告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Taft教授结合多篇言语产生和语音判断实验,向大家介绍了“声调的心理表征”;其次,Taft教授介绍了汉语二语教学中的声调学习,并分享了他自创的“TAFT”汉语声调学习方法,即用字母代表调号,镶嵌在元音后面,如Yihng, Yiwng, Yiyng,分别对应二声、三声和四声。教授后续研究表明,对于汉语二语习得者来说,TAFT系统更有助于他们记忆声调。讲座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方法,在场师生受益良多。
3、“对话大咖”学术专访
2023年5月25日,Taft教授应基地研会邀请,参加“对话大咖”学术专访。在活动中,同学们提出在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行为实验和脑成像研究之间的关系和异同;在目前脑成像研究盛行趋势下,教授如何坚持纯粹行为研究;怎样更好将语言习得认知机制研究应用到真实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实验结果不显著等问题。对此,Taft教授均给以充分和细致的解答。TAFT教授为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学术专访在思想碰撞、互动交流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4、与基地科研人员开展学术合作
Taft教授和基地杨群副研究员、李乐副研究员、魏岩军博士等多位科研人员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并参与基地部分科研项目合作研究。Taft教授在提升基地科研水平、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实质性工作。
Marcus Taft教授基地驻所期间不仅走进课堂,参与培养研究生,在课下还非常热情地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的疑惑,Taft教授在如何开展实验研究、撰写实验论文、进行数据分析、有效处理科研和教学关系等问题上,给同学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和新的见解,也为同学们提出宝贵的学术指导和学术建议。基地同学表示获益匪浅,国际学术视野得到提升,对未来做科学研究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动力。